close

話說,今天去了烏石港衝浪,

看到好多新鮮又美味的肉體,(?

但對照一下自己的身材......肚子比胸部凸.....

鬼!業障!假的!!

整場就我在胖,X,

難道胖是蛋糕人的原罪嗎?(把所有人都拖下水)

好啦,是我自己平常不愛運動又愛吃,

我對不起蛋糕。

對不起,廢話很多......

那就開始ㄅ(衝浪超累)


基本上我翻了一下書,材料的比例其實大同小異,
雖然相互增增減減一些材料,在於做法上應該影響不大,
在此就不多加敘述!(用詞感覺很專業ㄏ)

接下來的說明方式比較實驗性一點XD
市面書籍好像也很少這樣做,
(廢話,食譜書當然是給自己最愛的方式)
以下我會以「目的」來去說明:

同個目的,但是基於何種理由,而演變出何種不同的做法

哪就試試看嚕!(再看此篇以前,請先回顧:全蛋打發操作『基準篇』!

1. 為了讓蛋糊更加澎發
(影響蛋糊的因素請看:原理編

主要影響蛋糊的是糖份以及溫度,
因為糖份的比例各家沒有太多差異,此就專就溫度來比較!

(1):糖一次加入蛋糊,隔水加熱致蛋糊到36度C就移開。
(與東京製菓方式相近,只是東加熱致40度C)

(2)相原一吉:隔水加熱先低速打致「純蛋糊」到40度C,
後再開高速不移開熱水,「維持40度C打發」,
並於打發時,「糖分三次」加入蛋糊,打致蛋糊呈現畫8不消失(一般打發完成的狀態)。
最後移開熱水,將蛋糊「打致常溫」(可隔冷水加速冷卻)。
(與小山進方式相近,只是山一開始就將糖與蛋混合,且最後沒有將蛋糊打致常溫)

比較相原一吉的做法,
一個是將蛋糊再加熱到一定溫度就移開打發,
一個是將蛋糊維持在一定溫度打發。
因為「溫度越高,蛋糊的穩定性就越低,就越容易打入大量的空氣」,
所以理論上,在打發完成的階段,
的蛋糊泡沫會比較少,相原一吉的會比較多。

另外,相原一吉是將糖分三次加入蛋糊中,
(糖越多,越穩定,越難打入或破壞泡泡)
可以說是不用其極的想讓蛋糊包覆最大量的空氣XD。

但也因為這樣,相原一吉最後「打致常溫」的步驟就顯的重要,
因為在40度C的狀態下,蛋糊的組織是不穩定的,
需要將他盡量快速的回復常溫下穩定的狀態,以避免組織過於粗大。
相原一吉的蛋糊在常溫的狀態會比的更加濃稠,甚至會呈現在打蛋器上難以滴落的狀態。)

小山進雖然沒有「打致常溫」的步驟,
但我猜測可能跟小山進食譜中是用手動的打蛋器有關,
手動的速度比較慢,將蛋糊維持在一定溫度下打發應該會比較方便,
且手動打出來的蛋糊應該會比電動還要來的細緻,
所以省略「打致常溫」影響可能不大。(我猜測拉......)

簡言之,的方法打出來的蛋糊泡沫會比相原一吉的還要少。
要用哪一個,應該是取決於蛋糕要包覆多少空氣,
在後來攪拌的容錯率考慮下,可能相原一吉會比較好些XD
畢竟泡泡比較多,比較有空間讓我消ㄏ。
只是相原一吉的方式要小心的是,
不斷隔水加熱致蛋糊的溫度過高,甚至熟掉。

2. 為了讓麵粉沒有顆粒殘療:

(1):一次加入麵粉,用刮刀攪拌。

(2)相原一吉:先加入1小匙的水,拌勻後,分兩次加入麵粉,用打蛋器攪拌。

(3)東京製菓:邊用刮刀攪拌,邊不停的加入麵粉。

(4)小山進:麵粉分三次加入,用刮刀攪拌。

先解釋為何相原一吉需要加一小匙的水,
原因在於依照他做法的蛋糊濃稠度非常高,
所以需要加入一些水分讓他「回覆流動性」。

再來就是差異點的部分主要分為二:

(1)怎麼加入麵粉?
加入麵粉的次數,主要是影響攪拌均勻的時間。
我試過一次與分次加入麵粉,

一次加入麵粉的,因為一次要攪拌的麵粉數較多,攪拌均勻的時間較長,而麵粉就容易吸收蛋糊的水分而結塊,到最後就難以攪勻。
分次加入麵粉就相對比較容易攪散。

對我這種業餘來說應該是選擇多次加入會比較好.....
只是要分幾次就看個人功力跟習慣囉!
btw東京製菓的做法應該是最容易攪散的,只是因為需要兩個人,會比較麻煩。
(一人倒麵粉,一人攪拌)

(2)要用刮刀?還是用打蛋器?
不同的器具有什麼影響?
應該要從全蛋糊的性質來看,
全蛋糊的性質具「流動性」,
攪拌也是用「舀起麵糊」的方式進行,
讓蛋糊帶著麵粉走。

而刮刀與打蛋器最大的差別在於:
刮刀只有一個面,而打蛋器有很多條鋼絲(廢話)
因此:

刮刀可以大範圍的,比較不破壞泡沫的進行攪拌,
但缺點就是速度比較慢,菜鳥容易攪不均勻而結塊。(就是我)

打蛋器則是利用「蛋糊帶著麵粉穿過鋼絲的間隙」來攪拌,
速度比較快,比較容易攪散,但就怕一開始的蛋糊沒打好,容易消泡,
且如果不熟悉此方法的話,容易攪拌過度而出筋。

btw麵糊完成的狀態有幾種看法:
(1):光澤,比重27~35

(2)小山進:手感變得沉重,比重22~26

(3)相原一吉:直到看不到麵粉

3. 為了讓奶油均勻攪拌:
基本上各家都是利用刮刀來進行
相原一吉是用打蛋器,但最後也是用刮刀來收尾),
不同的地方在於「溫度」,

(1):60度C

(2)小山進:70度C

(3)東京製菓:40度C

這部分的原因我就不確定了,
中提及的流動性與完成麵糊的溫度,
小山進他說是為了奶油與牛奶的暫時乳化(配方含牛奶)
東京製菓則未提及。

本人的經驗是,台灣的夏天很熱,動輒都有30度。
有一次把60度C的奶油淋到刮刀上時,上面的麵糊有一些就被燙熟了......
提到希望完成的麵糊溫度是25度C,
所以這樣看來,台灣夏天除非是在冷氣房做......
否則把奶油加熱到4、50度C左右應該就容易攪拌均勻了。
(我都會把奶油跟牛奶一起放到隔水打發蛋糊的水中加熱,最後大概是體溫在燙一點的溫度)

4.其他(一些個別的不同):

(1)為了讓麵糊一致:(鋼盆最後剩下的比重較重)
小山進:全部刮到模型後再用湯匙稍微攪一下。
相原一吉:刮到模型旁邊,比較好烤熟。

(2)烘烤方式:
:上火180度C下火150度C,烤30分鐘。
小山進:上火165度C下火165,烤10分鐘,開個縫排蒸氣,關起來在烤20分鐘。
相原一吉:表層噴水(為消表面大泡沫),上火180度C下火180度C,烤25~30分鐘。
東京製菓:上火170度C下火170度C,烤35分鐘。
(以上時間可能與配方有關,烘烤完成的狀態還是請參考全蛋打發操作『基準篇』!)


我覺得比較各家不同,並去尋找「為什麼?」是最難的......

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,書上也不會去比較,

基本上都是靠概念的延伸去推敲,也不知道對不對......

如果有誤請拜託跟我說><,我會努力研究.....

另外也很抱歉沒有把每一樣變因都做出來比較,現在都只是理論上的推測。
(沒錢也沒時間阿!!!!嗚嗚)

下一篇我想嘗試把自己做順手的方式寫下來,

如果還喜歡我的整理,就幫個忙分享一下,嗚!

讓更多人可以一起討論烘焙的「為什麼」QQQQQ

P.S.再次強調!我真的沒有要推薦書的意思!!
只是剛好手邊有這些書!!

 

 


 

arrow
arrow

    安珀的蛋糕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