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海綿蛋糕是我人生當中第一個做的蛋糕,

如大家所預測的,我把他做成了粿(掩面哭

之後又做了3、4次依然是粿(掩面大哭,看來是沒天分

而終於在爸爸去燦坤辦了會員,換了一隻電動攪拌機+看了一支楊桃的影片後,

我終於知道:原來雞蛋可以打出那麼多泡泡!!
(之前幾次都是在有一些泡沫浮在上頭就停了ㄏ)

總之就是個悲慘的糕點製作開頭......

好啦!進入正題......(想到以前還是會掩面痛哭


接續上集(看我:全蛋打發原理),我們說到:

「要『怎麼打發全蛋』取決於我們要『打發出怎麼樣的結果』,
而『打發出怎麼樣的結果』取決於我們要『做出怎麼樣的產品』」

以今天要說的海綿蛋糕為例,
「正常來說」,我們會希望做出來的海綿蛋糕有下列的特點:

1.氣泡組織緻密平均而充足(跟全蛋打發有關
2.麵粉沒有顆粒殘留,蛋糕富有彈性(跟麵粉攪拌有關

而為了達成這些「目標」,不同的書籍就有各自不同的小技巧!

因為這是第一篇的比較(好緊張喔ㄏ)
我們就先嘗試:「先以一本書籍的做法作為基準,在比較不同做法的原因為何」的方式來進行嚕!


基準做法:(以為代表)(基礎配方:蛋150g、糖90g,麵粉90g,奶油30g)

材料介紹:
海綿蛋糕是由4大材料所組成:

1.全蛋(約4成):(蛋的介紹請看蛋黃蛋白
提供氣泡,是主要澎發的來源,另外雞蛋加熱的凝固是支撐蛋糕重量的一種方式。

2.糖(約2.5成)
提供甜味,也幫助雞蛋在打發時穩定不易崩壞,保濕等。

3.低筋麵粉(約2.5成)
分散在麵糊中,主要建構蛋糕體的構造,使其不會塌陷。

4.奶油(不到1成)
提供香氣,因為蛋黃的乳化特性而得以分散在麵糊當中。
(蛋以外素材的特性介紹就.....抱歉再等一下><"')

我們今天以圓形的烤模做為複習!

準備程序:
1.麵粉過篩:
因為台灣潮濕,低筋麵粉容易吸收水分而結塊!如果貿然加入蛋糊中,會因為結塊而無法攪伴均勻,
進而烘烤完會有麵粉顆粒在蛋糕之中。
而過篩的目的就是為了將麵粉再次打散!
(過篩完後就盡量不要在去動他了喔~怕又結塊zz)

2.雞蛋放置常溫:
如同我們之前所說的,蛋的打發的難易會因為溫度而有所不同(全蛋原理編
所以蛋的溫度就很重要!

3.融化奶油:
奶油在室溫之下會呈現固狀,如果直接加到麵糊裡會難以攪拌,
另外就是我們需要蛋黃的乳化效果去包覆奶油,而溫度會影響乳化的程度,
如果乳化不完全,奶油跑出來,消泡就會很快!
那要到幾度呢......那就是各家有所不同之處拉!

4.在模型中鋪紙:
以免沾黏無法把蛋糕從模中取出!
(總不希望好不容易做好了,結果拿出來破破爛爛的)
(我成就有很多次是這樣,只能對著他醜哭,嗚!)

製作流程:
1.雞蛋打入鋼盆中,加入糖立刻攪拌:
蛋黃一碰到糖,糖會馬上去找水,蛋黃就會因此而結塊,
一旦蛋黃結塊,痾,攪不散,麵糊就會有黃黃一塊一塊的東西。
(我就因此失敗過,嗚,希望不要重蹈我覆轍)

2.蛋糊隔水邊攪拌邊加熱到36度C:
這我們要處裡兩個問題:
(1) 為什麼要加熱?要如何加熱?為什麼是36度C?
加熱的原因在於減低雞蛋的表面張力,讓他更好打發(全蛋原理編

隔水加熱並不是讓鋼盆的底部直接碰觸到水面,而是有段距離的,隔著水徐徐加熱。
(對,也是怕熟掉.......)

而加熱到36度C的原因,說明是基準配方雞蛋打發最好的溫度,
如果雞蛋溫度太高(熟之前),氣泡會太多,而蛋糕的組織就會過於粗糙。;
反之雞蛋溫度太低,雞蛋就難以打法,蛋糕可能就會膨脹不足。
另外,雞蛋打發取決於溫度與糖份,
如果配方中糖份越高,相對的溫度就要往上提升。
中則是提到糖的重量在雞蛋的70%以下的,都建議是36度C)

(2) 為什麼要隔水加熱?為何要邊攪拌邊加熱?
原因在於如果用直火加熱,溫度太高,蛋糊會變成炒蛋。
就算隔水加熱,最底部也可能因為水蒸氣的溫度,讓底部熟掉,
所以要邊攪拌讓整體的溫度均值。

3.停止隔水加熱,改用電動攪拌器以高→中→低速打發:
因為我們的其中一個目的是:氣泡組織緻密平均而充足
為了要達到「緻密平均」的結果,
我們先以高速,快速大量的打入氣泡,讓體積迅速變大
當體積開始增加、泡泡開始變白、但氣泡還是很粗大的時候,
轉為中速,讓新增的泡泡變小,剛剛打的大泡泡也被切小,
當打蛋的紋路開始變的明顯,體積增加的幅度不大時,
轉為低速,讓蛋糊裡的泡泡細小而均質。

最後,氣泡充足的蛋糊將會呈現:
1.流下的速度很慢,是如緞帶般的落下,最後還有殘留。
2.可以試試沾在手指上,拉起呈現彎鉤,不落下。
3.插一根牙籤不會沉下去。
4.用蛋糊畫一個8,痕跡不會消失
(網路上超多!千萬不要像我小時候,以為有泡泡就是打發......)

4.加入麵粉,用刮刀混拌致粉末消失,再混拌數次:
這裡也有兩個問題要處裡:

(1) 要怎麼用刮刀混拌?
要怎麼混拌基本上取決於「蛋糊的狀態」,
我們的目的是讓麵粉均勻的分布其中,
因為全蛋打發蛋糊的狀態屬於流動性高的,
因此建議是用「舀起蛋糊」的方式攪拌。

什麼意思呢?其實就是讓流動性的蛋糊把麵粉帶著走。
(所以我在邊拌都會邊想著蛋糊把麵粉帶走的畫面ㄏ)
實際的做法:
:「像划船一般,刮勺的面以直立方式舀起麵糊後,
通過鋼盆底部,翻轉手腕地綜像畫出圓形翻動,
重複數次直到麵粉完全均勻。」

(2) 為什麼粉末消失後還要混拌數次?
這其實與麵粉的性質有關......(等介紹到麵粉會更詳細><"')
簡而言之,麵粉中有物質會吸收水分以後變成黏糊糊的狀態,
這樣的狀態稱為「糊化」,是蛋糕有彈性口感的來源,
我們希望他「適當的」黏糊糊(?
太多會讓蛋糕膨脹不佳,太少蛋糕又會太鬆散。

所以當混拌到看不見麵粉後,還需要再混拌幾次,
讓麵粉卻時吸收水分而糊化。

那要混到什麼程度呢?
麵糊會出現光澤,比重在0.27~0.35之間
(比重:也就是1毫升麵糊的重量,比重0.27的意思就是1毫升的麵糊0.27G重
基本上就是『體積(ml)X比重=重量(g)』)
(而氣泡越多代表相同體積下,重量越輕,所以比重就會比較低,
而氣泡越多,代表蛋糕就越蓬鬆;氣泡越少,代表蛋糕越厚實)
 

5.將60度C的奶油淋在刮刀上的加入麵糊,混拌到奶油油絲完全消失:
這裡有3個問題要處裡:
(1) 為什麼是60度C?

中提到的原因有二:
a. 因為奶油流動性的高低,
溫度越低,黏性越高,混拌越不容易,麵糊越容易消泡。
b. 因為攪拌完蛋糊的溫度,
最後蛋糊的溫度如果太高,麵糊的表面張力太小,
入烤箱烘烤時,氣泡就比容易被破壞。

而綜合考慮之下,選擇60度C

(2) 為什麼要淋在刮刀上的加入麵糊?
原因在於蛋糊與奶油的比重相差很大

就好像是水跟油(水比重比油大),
當把水加入油中時,水就會直接沉在底部。

蛋糊和奶油也是,奶油比重大很多,
如果直線型的加入蛋糊,會直接沉在底部,難以攪拌,就很有可能消泡,
因此我們先淋在刮刀,將奶油先分散在麵糊各處之後(大部分會因為氣泡被撐在上面)
在攪拌就比較容易。

(3) 為什麼要混拌到奶油油絲完全消失?
原因在於蛋黃的乳化作用(蛋黃),
因為蛋黃的物質會將奶油包起來分散在麵糊中,
要是還有看到油絲,代表乳化的還不夠完全,
蛋黃還沒有把所有奶有給包覆,
這樣易散在外頭的奶油會在烘烤時沉在底部(比重),
烤完以後,蛋糕下面就一層硬硬黑黑的東西。

:混拌完,比重約 0.45~0.5)

(奶油這PART我也失敗過,嗚,會覺得下面那層根本超硬超乾超難吃)
 

6.將麵糊倒入模中,上火180度C、下火150度C,烘烤30分鐘:
上火比下火大的原因,認為在於可讓烘烤初期階段的麵糊產生薄膜,
進而鎖住內部因熱而產生的水蒸氣,讓膨脹的體積更大
(水蒸氣會往上推擠麵糊)

那要烘烤到什麼狀態呢?
中沒有提到,但基本上會有幾個判別方式:
(1) 竹籤插入中心沒有沾黏麵糊
(在中心的原因是那個地方最晚熟)

(2)輕壓會輕輕反彈
(代表麵糊已經都烤熟,有支撐跟反彈的力道了)

7.連同烤模自距桌面10CM的地方輕輕敲叩,脫模後翻轉倒扣在網架上放涼:
我們區分前後兩句說明:
(1) 為何需要輕輕敲叩?
為了讓裡面高溫的水蒸氣快速的排出,
如果不快速排出,可能造成內部麵糊還太柔軟,
冷卻的時候可能會因為蛋糕的重量而塌陷。

(2) 為何要倒扣放涼?
中倒扣的原因在於「讓蛋糕組織一致」,
也就是說,
在烘烤的時候大泡泡會浮在上面,而小泡泡則在底部,
為了讓蛋糕內氣孔一致,所以要倒扣。

但更多人提到的是「避免蛋糕回縮」
蛋糕可能因為內部麵糊的柔軟,
在冷卻時會收縮、折腰,
而倒扣則是利用重力,來幫助蛋糕不回縮。


好累......好長喔......打完真得很感謝圖文並茂的BLOG老師.......

我知道文字的流程比較難以想像拉,有機會再拍影片.......

另外,下一篇就是比較各家為了怎麼樣的目的,而有怎麼樣不同的做法!

感謝大家觀看啦.....覺得不錯就,痾

或是還可以就,痾,幫我分享一下......

你知道,都打這麼多了,還是希望多一點人來幫我看看......

拜託!我跪求!我跟大家跪!

PS:我沒有要幫書打廣告的意思......
只是我太懶,書名太長,我就想說直接放連結比較快......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安珀的蛋糕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